有關強迫症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焦慮症的其中一種。主要症狀是重覆出現的思想或行為,以獲得確定感和抵銷焦慮。病患不想要這些行為出現,且努力抗拒,卻還是無法停止,且引發更大的焦慮。 強迫症患者重複的動作讓他們看起來很滑稽,造成的痛苦卻最大,因為他們不得不重複這些無意義的動作、意念,否則無法正常生活。他們的行為一再發生,已經開始耗時,干擾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而且明顯心理上痛苦。
強迫症患者神經出現問題,使他們比一般人對潛在危險更敏感,更難消除警訊,即使是假警報。在大腦猛拉警報的情況下,導致想迴避和想減少痛苦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又反過來強化了警報的可信度。 The cycle of uncertainty.
和上癮不同,因為強迫性行為以釋放能量來減輕痛苦,上癮行為以釋放能量來增加愉悅感;一個帶來痛苦,一個帶來歡愉。
主要治療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之「暴露和反應避免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RP)
練習做害怕做的事情,不做會讓你覺得好過的事。 做法是首先讓患者接觸引發症狀的東西,如污穢物件、利器等,然後用各種方法防止患者做出清潔、檢查等重覆性行為,但過程中需給予解釋、安慰、鼓勵等。
為何有治療效果︰
Ø 讓患者練習接受不確定感,增加對它的容忍度。
Ø 患者重複練習新的行為;建立新的反應模式取代舊的過度反應模式。原來人類有兩套神經反應機制,一個在意識到威脅時的戰逃反應,一個是在個體意識到無立即危險時恢復平靜狀態的機制(叫習慣化)。 經過多次暴露練習,當患者發現之前的威脅訊號有誤時,習慣化會使患者恢復到平靜的狀態。最終目的是令他們體會到,這些儀式更本不能提供半點安全感。練習越多,新接點越穩固,讓患者更容易選擇轉換新的行為模式,並使他能自己架設後續軌道,通往健康的自動反應。
Ø 治療還增進患者的自信,讓他們知道事實上他們有足夠的力量面對不確定的情境。
如何進行暴露治療︰
1. 讓患者的手和身體刻意觸碰髒東西(暴露在害怕的情境中)。 2. 生動地想像並描述出被污染的情境,直到感到極端不適為止(暴露在害怕的意念中)。3. 陪患者經過焦慮,沒危險,焦慮下降的過程。但要記得,目的不是要根治,只是要減弱迴避的傾向和洗手的衝動。
Ø 治療師靠著支持和示範方式,帶領患者在不採用儀式行為的情況下,一一面對表單上能夠引發強迫意念的情景(由簡單到難)。
Ø 無數的練習可以真正建立新反應。練習必須持續到不適感有顯著下降才能停止。太早停止就跟採取迴避行為沒兩樣,無法讓暗示訊號和安全感產生連結。
Ø 治療師絕對不能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做安全保證。如果給予保證,便不能增進患者對不確定感和風險的接受度。
Ø 必須練習極端的情景,最強的程度。
Ø 暴露法和儀式避免法必須同時進行。只暴露不儀式避免,患者最終還是會採取儀式性行為;只儀式避免不暴露,患者仍無法主動面對害怕的情景。
參考治療方法
後設認知療法 Metacognitive Therapy (MCT)
兒童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現象時,家長要幫助兒童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現象,使緊張恐懼的心情放鬆,並告訴兒童這種行為沒有任何意義,並分散兒童的注意力。當然,做到這點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經過反復訓練,多數兒童的強迫現象才會逐步消失。「想要完全除掉強迫症狀」是不正確的想法。 雖然無法馬上有大的改變,但是記住:「你可以不必馬上對強迫症狀做反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將強迫想法、感覺擺一邊,然後做其他的事,如此可以幫助自己,改變腦部的生化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換檔」:做其他的行為!若嘗試趕走強迫思考,只是徒增壓力煩惱罷了,而壓力會讓強迫症更嚴重。 就像車子陷入泥淖中,不斷地轉動輪胎,但是卻越陷越深。用手排檔代替自排檔,才能讓這輛車離開泥淖。當有強迫性思考時,你先「再確認」那是強迫性思考或衝動,且「再歸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強迫症,然後「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首先選擇某些特定的行為來取代強迫性洗手或檢查。任何有趣的、建設性的行動都可以。最好是從事自己的嗜好活動,例如:散步、運動、聽音樂、讀書、玩電腦、玩籃球等。
建議”換檔”活動︰分心(事先想好發作時要做什麼代替動作),忙碌(運動,安排時間),放鬆(呼吸法和放鬆心情),角色扮演(演出遇到危險時的狀況,角色對換),一天十分鐘(一天給自己十分鐘想,然後丟開它),喊停(心中 spell STOP)。
其他治療
樹立信心
對於有強迫症的兒童,家長要説明他們自覺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指導孩子處理問題要當機立斷,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讓孩子瞭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可能對每一件事情都處理得那麼合適與周全,出現一些總是是在所難免的。鼓勵孩子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價,應該看到自己的力量,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多方創造條件,讓孩子獲得成功,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還要注意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疑慮。
培養愛好
家長要鼓勵強迫症的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外界接觸,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腦興奮灶去抑制強迫症狀的興奮灶,轉移對強迫症狀的高度注意力,這樣可大大促進病情的恢復。
糾正父母不良性格
如果強迫症患兒的父母有性格偏異如特別愛清潔,過分謹慎,過於刻板,優柔寡斷,遲疑不決等,要予以糾正,否則會影響患兒強迫症狀的康復,並且不利於孩子以後的心理發展,這一點甚為重要。
父母如何協助
1. 行為迴避,心理迴避(思想壓抑)都只會強化恐懼。
行為迴避強化恐懼︰ 相同行為重複的次數越多,下次它再出現的機率就越高,尤其示當它能產生我們所期望結果時;選擇迴避暗示,必定有須如此做的充分理由,因此強化了假警報為真的信念。迴避阻礙了無法證明的機會,因為無從證明自覺的恐懼是不必要的,更確定假警報為真。
心理迴避不可行,因為越企圖把某個念頭驅離腦海,只會讓它更烙印在腦海中(綠色大兔子測試)。
2. 強迫症症狀發生時,孩子會有尷尬,羞恥,無助和害怕失控感。他們知道自己的擔憂沒道理,但似乎被恐懼宰制住,他們知道自己行為怪異,並覺得自己快要發瘋,是雙重打擊。如果沒有被診斷出來,終會損害自尊和自信,使孩子的生活受到耗損,產生憂鬱。
3. 患者通常聰明,想像力豐富,天性非常具社交性,早熟,對人體貼,具道德感和創造力。一旦能夠成功地面對復原的挑戰,通常就能把疾患變成資產;因為他們努力克服這種症狀,使他們對他人更具同理能力,而他們從自己身上發現的力量和毅力,變成他們對自己引以為傲的優點。
4. 父母包容發作時所採取的策略,只會使問題逐漸惡化。
5. 其他的孩子發現最有問題的人就能得到關注,便發展他自己的大問題。
6. 沒用的治療︰認知重建(因患者已經知道他們的行為是非理性的)。
外化(過分強調有問題的不是我而是OCD,短期有用,但不能提升患者對不確定感的接受度,所以最終沒用)。焦慮管理技術(放鬆和呼吸的觀念是焦慮必須被控制,但我們應該傳遞的訊息是焦慮不具危險性,沒必要控制它,它自己會消散)。
7. 兒童治療︰OCD Monster (共同敵人),隱喻遊戲(焦慮階層表變成雙方地盤的分佈圖,勾畫出哪些是OCD的領域,哪些是孩子控制的領域),願望單,害怕溫度計(焦慮階層表),遊戲方式暴露練習,一次一種儀式避免(以新代舊,或忽略策略 ignore the monster),誰是老大(內心聲音讓孩子以正向言論反駁OCD monster,嘲笑惡霸)。只有在強烈不安,出現恐慌,憤怒和攻擊行為時才可以短暫使用焦慮管理技術。
8. 要記得孩子才是選手,不要幫他應付。父母是助理教練,要激勵選手照顧自己,監督練習,在無法幫上忙時要知道站到一邊。不可以憤怒,嘮叨,和過度監控,因為會口出惡言,是的使孩子分心,給他們壓力。彈性介入,讓孩子自己決定助理教練的介入程度,而且不要期待孩子會保持一致的態度,因為十一到十三歲的孩子,既想獨立又想受到照顧,在兩端之間猶豫不絕。多以口頭讚美
9. 準備工作包括︰1. 為失落哀悼︰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憤怒悲傷憂鬱和擔憂。不要自己預告災難,不要覺得被人都沒問題。保持心情平衡。2. 由自己示範如何擁抱不確定感︰即使沒有擁有完全的掌控,即使有不幸可能發生,會不完美,但只要活在當下,生活依然值得。Demonstrate courage to them for facing challenges in life. 3.不要苦苦追求正常。練習要極端,才能削弱強迫症,不能只把”正常人”當目標。不要幻想孩子會變得正常痊瘉,要以務實的眼光看待未來︰期望孩子將來能過具生產力自足生活,有工作能力,能成家立業,享受生活,有效地控制強迫症,讓它對生活的影響減至最小。4.視焦慮為潛在的朋友︰焦慮幫人類生存防禦危險。家長的目標不是越少焦慮越少崩潰,不可以避開焦慮,變成OCD 的同謀。要願意擁抱焦慮,當你接受在它轉化過程中帶來的不適,你就可以與它和平共處 (冰塊手心)。鼓勵孩子不可以迴避,要以自己的勇氣為傲。孩子選擇迴避時,家人要以充滿祝福的口吻表示,還有下一次接受挑戰的機會,不必為此感到失望。讓他知道你對他面對挑戰的能力深具信心,讓孩子了解到他們可以跌倒,犯錯,而且還可以再爬起來,沒有必要誇大犯錯和失敗的意義。
10. 強迫症兒童無禮的行為其實是他們知道如果惹惱父母,他便能趁機迴避掉不想面對的情景。所以父母要控制你的沮喪和憤怒。不宜嘮叨,吼叫,勸說,有,敵意,冷嘲熱諷,嘲笑孩子。你越動怒,越會陷入嘮叨和敵意的情境中,效率就越低。要記得,憤怒和躁動是與強迫症共生時產生的副作用,別因他們發怒便放鬆限制,放棄期望。
11. 孩子的強迫症利用的可能就是你們的家庭規範,文化,價值觀。你最重視的,就是他們最主要的症狀。所以有時候大人也要 break the rules!!
12. 獎勵制度是必須的。會出現孩子好像沒什麼特別渴望得到的東西通常表示在這個家庭裡,欲望是即刻就被滿足的。孩子什麼都不要,因為他們什麼都有了。父母要花點兒心思找非實物性的東西,例如把例行活動調成優惠活動,放鬆家規,活動獎賞等等。
13. 每週一次家庭會議,每人都擰定目標,完成契約。擰定時間表。每個人都改變,要自己以行動做為孩子的表率,你的示範讓孩子相信他也能做得到。
14. 討論阻礙。不良的思考方式通常是阻礙目標達成的原因。例如︰對結果做不好的預期(災難性預期),以不當的方式評價自己的表現(過度推論),擔心別人的看法(自以為有透心術),覺得自己是失敗者(自己貼標籤),或因過度害怕而不敢嘗試(情緒化)。
15. General Parenting Skills 親職技巧︰提供無條件的關愛和安全感。 冷靜理性。固定作息。Focus on the good, not the bad。建立規範(authority)與掌控權,並在孩子十一歲到離家為止逐漸放鬆掌控,讓他們學習掌控自己的生活,在孩子對得到的自由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時,父母再釋放多一點自由;如果孩子不負責,就要收回控制權。以獎勵的方式鼓勵欲見行為(口頭或外在物品),以面壁思過法來停止欲止行為 (Above 12 years old用承擔後果法,合理承受法(合理的處分); Under 12 years old 用面壁思過time-outs法,不過需要在把父母惹毛前執行)。傾聽孩子的話,不做判斷,不爭論,甚至不給太多建議,這樣才能承接他們的情緒,傳達了你對他們的接納。
16. 如何分辯什麼是和強迫症有關需要調整教養方式的行為,什麼只是不良行為。靠父母自己判斷,但如果是你絕對不能忍受的行為,就一定要加以約束。如果真的和強迫症有關(要詢問孩子),那個行為又不很嚴重,就暫時先包容它。彈性做法要小心,不可以無條件容忍那些行為,會令它惡化並可能造成永久的傷害。如果真的和強迫症有關,一定要排上 ladder,確定孩子終究要面對它。
17. 在症狀沒有出現時同意做的努力,在症狀出現時卻採取迴避的態度,或難以抗拒儀式的時候,父母應該︰外化問題(blame it on the monster), 同理孩子的困境(看到他的努力),表達你對孩子的信心,提醒孩子之前的成功經驗,提醒孩子他的目標是什麼,提醒孩子強迫症的主要武器就是預告失敗(if you do what the monster wants, he will get bigger),提醒孩子在反擊強迫症時,焦慮只是一時的,之後就會嚐到勝利的滋味。如果即將面對強大的怪獸,或事件牽扯到太多其他人,父母最好還是要有 back-up plan。孩子如果不願意改變,他還是會想盡辦法逃避,會出現更多個人的儀式性行為,以彌補被取消的家庭儀式性行為。父母也許會很難過他的問題看似更嚴重了,但不要忘記,如果讓家人來承擔強迫症的惡果,會使強迫症更做大,而且使孩子看不情問題的嚴重性,也體會不到他自己的力量。一旦他得自己承擔後果,他想反擊得意願才有可能升高。
18. 防止復發︰1. 建立起必須固守的規範 (no hand washing if it’s due to social reasons, hand washing should last only 20 seconds, one bath a day within 10 minutes, only get reassurance once…etc.)。判斷一個行為的標準是要依照那個行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決定是否值得冒症狀復發的危險,不要和正常人比較認為正常人可以做的我也可以,因為正常人沒有這問題,但強逼症的人每做一次這個動作,舊的軌道又再度被聯繫,舊的反應模式就可能再度啟動。 2. 持續的暴露練習。利用遊戲和治療中學到的活動,讓症狀保持在削弱的狀態下。3. 充實的生活。 4. 壓力管理,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要讓他在生活中練習如何保持平衡。
以上內容大部份來自:
"Helping your Child with OCD" by Lee Fitzgibbons and Cherry Pedric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