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教養我是這麼想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大少學校準備十二月去江西省交流旅行。我們其實有從別的媽媽口中聽說,早就清楚學校有這麼一個旅行,只不過還未真正下決定讓不讓大少去。但上個星期終於發了同意書給家長簽,逼我們做決定。幾經思考,還是覺得搭乘火車從廣洲到江南山區看些〞中國近代史〞的古蹟名勝,師生比例為1:10,五日四夜,似乎不太妥當。雖然大少極度渴望與朋友旅行,我們還是說服了他不去罷也。

其實不是大少自理有問題,我們不放心的不是他。他向來蠻有責任感,交代他的事都會做到。照顧自己起居當然也不是問題,三日兩夜的夏令營也參加過。如果今天學校是去別的國家,我們應該會熱烈參與。擔心的,是大陸的治安食物和交通安全。可是小孩子當然看不到這些問題,他們看到的,是可以有機會和同學瘋一個星期。去年他們和學校去香港的軍營參加二日一夜的活動時,有同學半夜起床玩耍,居然能把平常打雷都不會動一下睡得超沈的大少給吵醒一起起哄,讓他從此覺得和朋友出門玩〞真是特別〞,可以做一些平時媽媽不允許的事兒。雖然後來把老師也吵醒,怒罵之後把他們趕回去睡覺,但對十歲的孩子來說,旅行就等於集體造反︰愛死了﹗﹗  對那位明明是個書呆子,卻又一天到晚想擺脫那乖乖牌標籤,〞假裝〞叛逆的大少來說,更是有很強的吸引力。

十幾歲的孩子,大概最渴望與朋友在一起吧﹗ 其實早就有很多〞過來人〞身分的朋友告訴我們,現代的兒子通常十來歲就不愛跟爸媽嘍﹗ 但我們做父母的,當然總是抱著希望,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會那麼早〞離巢〞,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另類。雖然我也知道,朋友很重要。這幾天,老爺的高中同學摔斷了腿,他沒通知自己的父母,反而是一班老友輪流陪伴他。看他們幾個高中同學,感情非常深厚,真心關懷彼此,真是令人羨慕﹗ 於是我就想,我自己的父母和老公都有好多好棒的朋友,令他們的人生多了幾分色彩。我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在一生中有緣份能結識一班共患難同歡喜的好朋友。而不要和我一樣,沒有死黨之餘,古怪挑剔的性格,連朋友都少得可憐﹗  我娘說這是我重色輕友的下場,但我覺得除了天生的性格外,男生與女生交友方式真的很不同吧﹗  女人結婚生子後,忙家庭事業之餘,恐怕真的很難有時間好好坐下與朋友談心敘舊,聯絡感情。不像很多男生,可能每個禮拜都可以找機會和朋友喝一杯。

無論如何,既然我生的是兒子不會有女人沒時間的問題,加上這個老大又那麼愛講話,當然希望他以後能有幾個莫逆之交可以與他暢談天南地北啦﹗  所以就算心裡不願意,我覺得也必須灌輸他朋友的重要性,並在他年幼時,製造機會讓他接觸家庭以外的人。當然,我不會〞幫〞他找朋友。我相信我的孩子社交手腕還是可以地,應該有辦法自己結識同學朋友。但孩子要到幾歲,才能有足夠的判斷力去審視自己的友誼呢? 換句話說,我們該不該相信他們的判斷力,相信他們分得出哪些是〞益友〞哪些是〞損友〞呢?我覺得不應該干涉他們的交友,至少在開始的階段不應該一竿子打翻整船人,〞不準〞他和某某人來往。但前提是,我希望教會他如何選擇良朋益友,而非狐群狗黨。因為朋友真的可以帶來很深的影響,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壞習慣學得特別快,所以如果能遠離品性壞,粗魯無禮的朋友,多接近有教養,心地好,行為正直的朋友,那麼對他的人格發展還是好地。

但要怎麼教啊?朋友不是顏色,說分就分得出哪種哪類。那麼我們怎麼教孩子分辯好壞?有時候一個大人都未必分得出呢﹗  還好根據我的觀察,原來孩子本身的價值觀如果正確,心中的聲音就會〞督促〞他們和〞好〞的人交朋友。撇開價值觀不說,大少對朋友的觀察還蠻入微地;不像很多現代的小朋友,壓根兒不清楚自己身邊的朋友是何種人等。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加上家中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自然會幫助他交好朋友。雖然十歲的他,偶爾還是會禁不起誘惑貪玩地和同學起哄,或者因為他很期望別人的認同而參與某些活動,但基本上他還知道對與錯,知道什麼是底線不能跨越。他分得出哪些同學的言語是無禮粗暴的,看得到哪些同學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會控制自己不要同流合污。比如說,他也和同年齡的孩子一樣愛打電腦。可是他知道玩多久應該停止,知道如果沈迷打機的人生會有什麼後果,也知道放假應該出去走走,不應該整天坐在電腦前。所以當他觀察到自己的朋友日日沈迷在電玩世界裡時,他會知道不應該和這種人有太多交集(也很難有什麼交集)。又比如說,他的同學中有很多小孩會講髒話(爆粗)。他剛開始也會好奇跟著說。但不久以後,我發現他會看到這些常說髒話的小孩無論對老師對同學說話的語氣都很不好,頂嘴吵架也是家常便飯。之後他便會退到旁觀者的位置,儘量不要加入其中。好孩子,keep it up, 我希望你能運用你的智慧和媽媽教過你待人處事的道理,慢慢找到你的好朋友。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年半來,今天第一次享用一個人的早餐。值得記錄一下﹗

 

話說我從來不會特早起來做早餐給三位男士吃,因為我覺得就算全職媽媽不用上班,也不需要像阿信般五點起來生火,養成孩子早上有飯有湯有菜,因為飲食習慣從小養成,如果他們早上習慣了兩菜一湯,那長大離開家以後怎麼辦? 我們家的早餐通常很西化,簡單為主,吃前一日做的鬆餅或外面買的麵包,包子,配豆漿水果而已。冷麥片和酸乳酪也可以是一餐。週末不用上學的日子,可以比較誇張地來片 pancake 或 French Toast﹗ 但簡單規簡單,每天我們還是會一家人坐下一起享用。前兩年有時小的晚起床,我也會讓爸爸哥哥先吃,然後我等他一起吃早餐。所以今天當大家都出了門後,我泡了杯咖啡準備慢慢享用時,突然覺得家裡好空啊﹗ 

 

縱然做媽媽這麼多年難免脾氣不好嘮嘮叨叨,但親力親為四個字,我想還是受之無愧地。身在香港的很多家長是幸福的。家事有工人姐姐代勞。接送有校巴效力。學校所有的一切有老師承擔。不幸運的小朋友,可能從沒吃過媽媽親手炮製的晚餐,也可能從沒和爸爸坐下一起做個科學試驗。當一切都有人代勞時,一切都變的理所當然。工人煮飯難吃,罵。校巴轉上車地點要多走兩步,罵。學校改變政策孩子成績不好,罵。標準的直昇機父母加怪獸家長心態,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其實我覺得香港社會上很多的問題,根本就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而家庭教育失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現代的家長非常習慣將孩子的大小事都 outsource” 出去,讓他人代勞。有很多全職媽媽家裡仍然有傭人煮飯。有很多全職媽媽仍將孩子送到安親班做功課。有才藝班送才藝班,有寄宿學校送寄宿學校。犧牲的,是父母自己教導孩子,與孩子溝通的時間。如果連見面聊天都少,又怎麼能可能成功灌輸他們某些價值觀或生活習慣呢? 現在的年輕人態度怠慢懶散,是因為家裡從小沒有教導勤奮守時的概念。看不起 (卻在經濟上不得不依賴的)大陸同胞當然也來自父母的身教。盲目跟隨潮流,無論自己什麼經濟能力都要穿名牌拿挨鳳,當然也是家裡爸媽都如此。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我和老爺每晚都看韓劇〞我的公主〞。我們從來不是煲劇一族,但兩個星期前偶然轉台轉到這齣戲,發現男女主角宋承憲和金泰熙實在太〞賞心悅目〞,所以晚晚準時收看。公主和王子在戲裡的穿著尤其受我們讚賞。雖說好看的衣服需要好的身材來呈現,但我覺得一個民族的審美觀卻是從小養成的。怎麼說呢?比如說少爺學校常有特別節日需要裝扮(萬聖節,中國年,生日會等)。活動當天,特別會見到全身上下穿戴十幾種配飾的小孩,而且用〞五顏六色〞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但好玩的是,這十幾種配飾和服裝,這五六七八種顏色,居然可以沒有一個是合襯搭配的﹗﹗ 比如穿著藍色公主服的小女生可以配一雙綠色的鞋和提著一個大南瓜皮包。又比如一件粉紅色的小旗袍外居然有一條橙色的圍巾黑色有卡通圖案的外套和一對亮晶晶的公主鞋。我每次看完這類裝扮時,就會轉頭去看看她們的媽媽。後來發現,會將女兒打扮成這樣的媽媽,通常自己也是這類穿著。一個很邋遢的髮型上會加一個有一朵大花的頭箍。身上穿的層次比蛋糕還多...等等。原來,打扮是後天〞遺傳〞的﹗ 一家人的審美觀是類似的。媽媽不覺得這樣的穿著有什麼不妥,小孩自然有樣學樣。以前回美國總愛買睡衣。因為前幾年,香港幾乎沒什麼一套套的睡衣(近幾年開始比較多,但也多在出口店)。 後來觀察,原來很多香港的人,晚上就穿一些舒服的衣服就睡覺了,沒有什麼所謂的睡衣。所以也常常看到有人在家穿個羽絨大外套,在外穿著睡衣配著拖鞋的裝扮。中國人,真的比較不注重儀容。有一天我接二少放學時,看到一位太太穿的非常簡單卻合襯,正開心覺得我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時候,這位太太和她的女兒一開口對話,是日本人﹗ 可能每天在中環上班的上班族一定覺得我亂講,因為上班族可不知花了多少錢在自己的穿著打扮上,絕對覺得自己走在時尚的尖端。但我所講的審美觀真的要觀察一般平民百姓的衣著家居才能體會得到。品味,不是錢買得到的。

 

訓練品味對生男生的媽媽來說,應該算是一大難題。比如我家的三位男生,他們開抽屜拿衣服穿,永遠拿最上面的那一件或最喜歡的那一件。基本上有兩件衣服就夠穿了,認真環保。小的兩位更從來不照鏡子。竟管多年來,他們穿戴完畢最常聽到媽媽我說的一句話就是︰"You don't match!" 但他們卻也每一次都反問我,"Why do I need to match?" 不過我沒有放棄,我知道如果我每一次都告訴他什麼顏色不應該撞在一起,他總有一天會〞看得到〞﹗ 還好他們雖顏色方面比較遲鈍,禮儀方面卻已養成習慣。出席隆重場合知道要穿著得體。去登山郊遊也知道要舒服耐髒。當然更不可能穿睡衣出門或穿 t-shirt 游泳。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卻真的是要教的。

 

言歸正傳,這次大少的生日會辦完,媽媽有很多新觀察和體會,所以今天要講的是 active parenting。既然吃的穿的都可以訓練,那其他的禮貌習慣當然也是得教的。生日會當天,就有好的例子。生日會前十天,我們就派發了請帖,寫明了派對的時間是下午四至六點(這個時間還是大少事先徵求大家同意,確定大家都能出席的時間)。結果有一位小朋友,在派對前一天和大少說,他可能要早一點來,因為他媽媽二點要出去,如果不二點來,之後沒人送他。OK,既然有早一點和我們講,我可以做些安排,沒問題,可以接受。派對那天,他的媽媽不但之前沒有打電話詢問一聲,送小孩來時也沒有上樓來打聲招呼。更離譜的是,他在我們家玩了一陣子後,才突然告知他的媽媽要七點才能來接他。人都來了,我們也只好接受。收拾完派對殘局後,飢腸轆轆地在會所陪他玩,一直等到七點四十分,他的父母才出現。本以為他的媽媽也是台灣人,應該可以聊兩句(之前沒有碰過面),結果當我們送他上車時,他的父母連招呼都不打,什麼解釋也沒說,小孩上車就走了。這麼好的機會教育,我當然不會放過。連忙在去吃飯的路上,吧拉吧拉吧拉講了一整串,告訴大少二少,這種行為是多麼不好。沒經過別人同意硬性叫人看孩子已經不妥,基本的禮貌都沒有更是不該,完全沒有替別人設想,簡直無禮。我罵的,當然不是那個小孩,是他的父母。大家都忙,我了解時間方面有的時候真的很難配合,我們今天做主人,當然會儘量配合大家。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今天選擇最無禮的一種來對待別人,那你指望你的孩子學到什麼,長大變成什麼模樣??如果這些基本的生活禮儀和常識爸媽都懶得教,小朋友和誰學?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最討厭什麼都回答〞隨便〞的人。問他去哪裡,隨便。問他吃什麼,隨便。換句話說,我向來自稱難搞之人,很大成分是因為我太有主見。大多的時候,我有一定的計劃,有一定的想法。我的世界,非黑則白,沒有太多灰色地帶,因為我對每個人,每件事,每樣東西,都愛恨分明。到昨天為止,我還一直以為這是一件好事。

 

大少除了動作很慢以外,最讓爸媽抓狂的舉動就是他很愛發牢騷(whine 一早起床鼻子塞住,whine電視台沒有想看的節目,whine。餐廳裡沒有自己愛吃的菜,whine。無論我們如何苦口婆心勸他,告訴他愛發牢騷的人是多麼地討人厭,他還是戒不掉這個壞習慣。看上個月 Parenting 雜誌中講到小孩讓爸媽最頭疼的事,發牢騷還真的榮登榜首,占33%(其餘讓爸媽頭疼的事還包括手足戰爭,頂嘴,亂發脾氣 tantrum等等)。所以我看我們也不是唯一面對這問題的家庭。雖然我知道對付發牢騷的辦法就是在小孩發牢騷時忽視他,我也的確這麼做,但效果總不那麼理想。

 

 這幾天,突然悟出了什麼。為什麼當事情不是照自己心中的計劃前進,或者是某些人的舉動反應並非自己預期的時後,我就會感覺壓力很大,會很不開心,但老爺卻沒那麼大反應?雖然我沒有像大少般鼻音很重的發牢騷說出來,但我心中的 OS 絕對不比他說出口的少。他只是因為人生歷練不夠,還不懂得控制自己心中埋怨的聲音罷了。但老實說,人生中怎麼可能事事順心?恐怕不如自己意的機會居多吧﹗那麼他大了,豈不是會和我一樣,一有什麼與自己非黑則白的意見左右時,就會很煩惱?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年暑假,老爺因為香港學制改動的緣故,少了許多暑期班,多了很多時間在家。但因為天氣熱,少出門,所以這兩個月來,每天家中倆兄弟的爭吵聲總是此起比落。但除了兄弟的爭吵聲,爸媽勸架或教訓孩子的聲音外,我們家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卻是︰講普通話。因為老爺每次一聽到大少和我說英文就會很生氣地對大少說︰講普通話。然後如果大少不想講,勢必上演一場父罵子哭的戲碼。眼看還有一個星期就開學了,媽媽除了每天被吵到快瘋了以外,今天還是終於忍不住決定化解家中圍繞〞普通話〞所產生的緊張局勢,找爸爸談。

這話兒,要從頭說起。從大少九年前出生,我就決定用英語和他說話。而決定的理由,我想老爺也不是很明瞭。雖然普通話才是我的母語,但我的英語也算不差,加上口音算是標準,所以當時老爺也沒阻止我。但其實那時候有這個決定有三個原因。第一,九年前的我總覺得我們只會在香港短住,始終會回美國,所以我不想孩子經歷我以前剛到美國時學習第二語言的經驗,或者更深一層來說,我不想他有朝一日在美國念書時,因為語言的障礙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第二,在香港講普通話的人與講英語的人所遭受的待遇可說是截然不同,九年前尤其是如此。而初為人母的我,很自私的選擇了用英語與他們溝通,打從心理不想任何人瞧不起我的孩子。雖然九年後的今天,普通話早已經滲入香港,但香港人對大陸人的刻板印象和態度,怎麼也比普通話更深入人心。盡管我的普通話是台灣式的,但如果你不解釋,香港人也聽不出你是哪裡的國語,馬上認定你是陸客。所以就算到了今天,我還是極少在公眾場合用國語和少爺們說話。第三,正如在美國的華人總在家和孩子講普通話而不說英語一樣的道理,英語學校會教嘛﹗我覺得中文靠學校教就好啦,不需要我煩惱啦﹗ 我們又不是上國際學校,沒理由學不會中文啊﹗

很明顯的,我的三個原因,到今日都起了變化。在少爺們大學之前,我們並不計劃回美國。普通話在香港,因為經濟與實際因素,成了一堂必修課。一般政府學校在中文英文都得兼顧的情況下,兩種語言的程度都明顯下降。這三年的觀察下,我不得不承認,我們有那麼一點高估了學校吧﹗大少雖完全可以應付學校的中文課,但他的中文程度絕對有待加強,比他的母語差多了。如果今天我們在中國大陸或台灣,情況可能完全不同,因為它整個大環境就是普通話,小朋友沈浸在普通話中,真的沒什麼理由學不會(除非上國際學校)。這就是為什麼少爺們的廣東話比普通話好的原因吧。他們和同學間的互動完全是廣東話主導,所以盡管我們在家從沒和少爺說廣東話,他倆的廣東話卻沒什麼問題,因為在學校,除了中文課用普通話上,剩下的時間,大家的溝通還是以廣東話為主。所以老爺這兩年來就一直苦口婆心的勸我轉台和大少講國語,不打算再靠學校了。

可能因為我和大少都習慣了和彼此用英文交談,所以要轉台,心理上有那麼一點困難。除了唸中文書給他聽的時間外,母子間的對話還是英語為主。加上二少的普通話還處於零狀態,我很懶得做個翻譯,所以當著二少的面,更是少用國語。我很久以前做過一個研究,並從中學到一位父母最好不要同時用兩種語言和年幼的孩子溝通,因為那很容易混淆小孩。所以我很堅持,既然我選擇用英語開始,我一定要把他們教到聽說讀寫都很穩固時,才開始第二語言。二少現在還不會自己閱讀英文書,所以距離我的目標還有一兩年,我才會開始教他另一種語言,我可以成功炮製大少,沒理由不用在二少身上。(大少上小學前,中文程度也近於零。)還有一點就是,正因為我知道大少的中文程度在哪兒,我不想因為語言障礙,讓大少減少與我的溝通,雖然我也知道,我是唯一能讓他普通話進步的人。但爸爸每天重複著那句講普通話換來的是︰爸爸的生氣與無奈,大少的不解和反抗,和二少唯一會說的普通話就是講普通話」(因為每天至少聽五十次,所以他講這句可真是標準極了﹗)。普通話在我們家已經不再是一種語言,而是一個 tension。父子之間的感情也一觸即發,火藥味滿溢。

今天在父子又反目時,媽媽終於還是開口和爸爸談了。我從沒有覺得普通話不重要,我很清楚少爺們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它學好。我也有儘量彌補我覺得學校教得不夠的部份。但我總覺得老爺用錯了方法。我問他,如果你每天只大聲叫你的學生說英文,說英文,說英文,他們的英文是否就會變好?老爺說,小孩子有很多東西就是得逼他們練習,彈琴游泳心算,小時候,我們的父母還不是這樣逼我們。我知道小朋友的紀律是要靠父母訓練的,所以對他們生活習慣和做人待事,我嘮叨或罵到嘴乾舌燥也從不心軟。但我覺得練習語言或彈琴跳舞等等課外活動,越逼越叨,反效果反而越大。久而久之,他們會把被逼著做的項目,當成一種懲罰,一種折磨,然後有一天,在沒有人逼的時候,狠狠地把它丟棄。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前幾天大少說他們班上在討論生活作息. 全班對大少的作息都視為外星人. 因為大少六點半吃飯,九點鐘準時睡覺 (有時八點半就不行了). 這我們早知道,大家都取笑我們是全香港最早睡的家庭. 但我不知道的是,別的家庭有多晚睡.  全班三十人裡,有超過半數的小孩居然是零晨十二點後睡覺.  9-10pm 睡的只有大少一人. 10-11pm 睡的也只有幾個. 剩下的都是11點或12點後. 我知道小孩可能愛誇大,但這群八至九歲的孩子中,甚至有幾個說自己已經有過"失眠"的經驗 (大少很好笑,問我什麼是失眠,可見他真沒體驗過!). 


學齡兒童本應需要10-12 個鐘頭的睡眠,大部份小朋友應該都七點多要出門,十二點就寢就算睡到七點不吃早餐不刷牙就出門,也只睡了七個鐘頭.  睡眠不足直接影響注意力這一點,當然不必我多說.  沒時間吃早餐對健康的影響也不用多講.  撇開健康因素不說, 我很好奇的部份是: 從三點半放學以後,他們都在做什麼?


沒有錯,大少說,老師也好奇到底學生們為什麼那麼晚睡.  其實香港的社會整體來說是晚睡一族. 早上的香港是很安靜的 (除了菜市場搶菜的師奶們好不熱鬧), 商店大多十一點才開門. 大部份的公司都是九點才上班. 學校也是八點或八點半才上學. 加上爸媽回家得晚,吃飯也晚,自然作息時間就往後移. 所以我猜這是小朋友晚睡最大的原因:因為大人也晚睡.  但聽了大少的描述,原來大部份的小朋友並不是為了等爸媽吃飯或和爸媽聊天才將作息變晚.  從四點到家,到十一二點睡覺的這七八個鐘頭,他們都在: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的週末好像都閒閒地.  可能因為離學期末還遠,老師學生都心散散地,功課考試都很少. 雖然天氣都不是很晴朗,但我還是抓著兩位少爺到處亂跑.

麥當勞兒童餐在送海綿寶寶產品,意志力超低的我們,當然禁不起誘惑,每個週末報到. 連去了幾個星期,到過不同地區的麥當勞,我發現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服務人員的質素可越來越恐怖. 這份最低工資的工作,有很多青少年擔任. 但不只一次,我遇上了十來歲的少年,把我叫的三份套餐通通拿錯! 動作慢或拿錯也就算了, 後面的反應更是令人擔心. 因為他們通常被顧客告知錯誤後,完全進入夢遊狀態,一整個不知所措,傻在原地發呆. 直到經理上前罵人,並給予命令後,才會看到他們下一個動作. 從這短短的一幕,我們真的要深思:天啊! 我要如何才能避免我的兒子八九年後也落得這步田地???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能我孤陋寡聞,到昨天看完 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記錄探討系列 Hyper Parents & Coddled Kids 專集之後,才知道直昇機父母這個詞彙.

 

Helicopter Parents 就是泛指家長如同直升機在高空盤旋,密切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特別在學術方面,無所不在(或難聽一點,陰魂不散),無所不管,介入孩子的一切,並期望掌控孩子的未來.  他們的症狀包括: 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生活上大小事情 (從幼稚園到大學),精心安排孩子上學及課後所有活動的參與 (當然包括上哪一所學校,怎麼進入名校,怎麼進入精英班,怎麼拿第一,學什麼才藝,考什麼鑑定考等等),並非常"積極"鏟除所有孩子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難 (包括正面對抗及攻擊所有帶給他孩子困擾的老師和同學). 學術界稱他們為  Hyper-Parenting, 但媒體給了他們更貼切的花名. 有些時候,直昇機父母又被稱為 Blackhawk Parents 意思就是他們如黑鷹特種部隊般,嚴陣以待隨時攻擊接近他們的敵人. 另一些時候,他們被稱為 Lawnmower Parents 意思是想割草機一樣鏟除任何困境,想盡辦法打造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給他的孩子. 報導說,直昇機父母這個名稱的源由是約2005年的時候,很多美國大學發現了一批"新"的家長. 他們除了幫自己子女撰寫申請大學的 essay 外,更在孩子進了大學後,仍放不了手,幫孩子搬入宿舍鋪上床單,取得大學派發的ID後,登入他們的電腦帳戶,分分鐘監視加"保護"他們的孩子,並在有問題出現時,第一時間跳出來維護自己的孩子,解決所有難題並對難題製造者毫不留情,殺他個片甲不留.  這個社會現象逼得很多大學必須開班"重新教育"這些父母,讓他們學習怎麼放手.  但沒想到,大學還不是終點站,更嚴重的直昇機父母,連大學畢業的孩子都不放過,陪他們應徵工作,遇到問題時直接打電話罵他們的主管,甚至出面洽商子女的升遷和薪酬. 

 

我看完電視,下巴差一點兒沒掉到地上.  仔細想想,他們還真真切切的就存在在你我身邊,而且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儘管大家知道這群"問題父母"的存在,儘管所有對於這群 Y世代新興家長的報導字眼都充滿了貶義,但很明顯地,這個問題在亞洲可以說完全沒有受到社會的正視.  我們每天都可以遇見這些父母: 他們正是每個老師都最不想約見甚至看到來電顯示就想逃跑的爸媽. 他們正是每間學校的惡夢. 他們正是家長會上大聲開罵的"罵家班".  他們正是永遠把箭頭指向他人,把問題歸咎於他人的一群 (這一點和我在之前的文章教育四害中的觀察不謀而合). 不管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因為科技太發達讓爸媽要"追蹤"孩子非常方便容易,可能是因為爸媽把孩子上學的學費當成自己的投資組合般管理(因所有學費越來越高),有的擔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因校園暴力欺凌日漸增長),有的擔心的是孩子課業的表現優劣(因大家都開始補習,競爭越來越強),有的是照顧成了習慣,就純粹不知如何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拒絕接受空巢期依依不捨一族)......但無論如何,大家都知道,其實這種溺愛,是越幫越忙. 直昇機父母的孩子將是那個永遠不知如何自己處理問題,安排自己生活,自大放縱,嬌生慣養,毫無擔當的"小孩子".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在香港的小朋友最流行什麼?? 肯定是爆旋陀螺 (台灣和大陸都叫戰鬥陀螺)... 從幼稚園到小學,每個男孩手上,一定抓著一堆塑膠陀螺. 它不像傳統的木陀螺,需要有技巧地把陀螺打在地上. 小朋友只需用小手抽出一條塑膠棍子,陀螺就輕而易舉地射出去到一個大塑膠盤上旋轉. 看不出他有什麼好玩,因為完全不需要耗用任何體力或腦力. 但玩具店裡陀螺的型號,可能一個大人也記不下來. 為什麼那麼流行呢??? 可能和之前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卡通流行的原因一樣,或許和街上每兩步一家的波霸奶茶也有關係...他們在小小的陀螺裡,看到了什麼?

剛看完一本書,馮智翔寫的香港人的質素衰敗... 非常憂心. 因為這本書第一版是十幾年前寫的. 雖然當中所提及的問題可能很多人知道,但這十幾年來,問題只有越來越嚴重,而且變本加厲地在我們下一代的行為舉止中表露無疑.

剛好這本書所提及對電玩的看法和之前浮萍男孩書中的不謀而同,再加上它有一些對每個發達國家的孩子都適用的分析,所以在這特別分享一下書中一些我個人覺得值得深思的觀點:

1. 以消費價值來肯定自我價值: 密集的資訊帶來的,是日以繼夜的消費訊息入侵.反覆地接收激發群眾購買慾望的訊息,只會讓人不自覺的被操縱,沒有了自制和判斷力. 我們因此買了很多我們喜愛,而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

2.虛擬真實造成的心智萎縮: 我們年幼時,玩的遊戲都是一些群體的活動,要被同伴接受,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即受杯葛;故孩子可以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基本的人際關係. 但現今面對電腦電玩的玩遊戲方式,使孩子極為自我中心,著重勝敗,喜愛官能刺激,漠視旁人感受,難以與人溝通,以及失去了在人際關係中承受得失錯敗的能力,沒有接受批評及懲罰的胸襟,因為在虛擬世界裏,玩輸了是無實質的懲罰,但玩贏了即感到自己可以完全操縱電腦,然而這份滿足感,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獎勵.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這期明報周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有些想法覺得不錯,想分享一下. 文章主要討論 practical intelligence: 跟誰說什麼,什麼時候說,如何說,以收到最大之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 practical intelligence 是學習而來,而學習對象正是自己的家庭.  所以,能言善道,教育水平較高的家長也比較容易培養出 practical intelligence 比較高的小孩. 這一類研究我們看得很多,當然也瞭解,家長與兒童之間優質互動越多,不論對他們語言或人格方面的發展,都是有幫助的. 小朋友若是有不太會表達自己的父母,或是忙到沒時間與小孩溝通的父母,自然比較不善與他人溝通,不懂得言語之進退,也因此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但文章中有提到一點,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有研究指出,中下層家庭的父母,自己面對所謂權威人物,都是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 但是如果中產以上的父母,則會毫無疑問和壓力就可以對權威人物做出挑戰式的查詢,這種環境導致小孩有兩種不同的社會技巧. 簡單來說就是主動和被動,但是若要仔細的分析來說,就是主動的人覺得自己有這個權益,被動的人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權益."

仔細想想,中國人大部份面對所謂權威人物,比如老師,校長,醫生等等,都是比較被動的. 他們說什麼,家長通常很少質疑. 這當然和中國人從古時就有嚴重的社會階層貴賤分化有很大的關係. 但在今時今日這種資訊發達,知識垂手可得的環境中,這種比較盲目的謙卑是否還合時呢? 也就是說,當做為家長心中對權威者的言論有異意時,我們有太多管道可以證實心中的疑惑,那麼如果權威人士真的錯了,我們為什麼不,或應該不應該, 糾正他們呢?

雖說這是個人的選擇,和大家本身的個性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我覺得身為父母,責任重大. 你的選擇除了體現你心目中理想的人際關係外,更將大大的影響你的孩子,和他們的社會技巧. 如果孩子看到的大人永遠是委屈自己,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而放棄自己的堅持,不敢出聲,那麼他們又怎麼敢表達自己的異意呢? 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意見微不足道,沒有資格影響別人的論斷. 或有時他們雖心中百般不願,卻為了順從別人,而寧願給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或不快;那久而久之,他們要不是逃避集體生活,就是會很不快樂.所以我認為,教孩子在適當的時候,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條件的忍讓,學會挑戰別人,學會拒絕,是非常重要的. 但挑戰和挑釁怎麼區分? 如何讓別人聆聽你的意見,又不至於好像沒大沒小,不尊重人甚至得罪人... 這都是一門值得我們深思的學問呢!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們的社會真的變了....近來的社會新聞,不停看到年輕人自殺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反省一下到底是怎麼了. 對那些從小就被捧在掌心,不愁吃穿的孩子們,富裕的生活可能真的讓他們的抗壓能力變差了,面對逆境的柔軟與彈性也消失了. 對家庭貧困或父母離異,而造成身心不健全的孩子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悲劇可能讓他們喪失了生存的勇氣,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但其實,富裕的也好,貧窮的也好,我覺得,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溝通.

香港的社會應該算是特別冷漠無情的. 忙碌的生活造成的社會問題從很多小地方都看得出來. 想想看,我們的爸媽那一代,他們的好朋友除了有自己的同學,同事,family friend外,還有他們的鄰居,我們的老師,同學的媽媽,巷口賣燒餅油條的大嬸等等... 但到了我們這一代,大多的人已不再認識自己的鄰居,因為大家都早出晚歸,碰面的機會少之又少. 我們也不再認識孩子們學校的老師同學,因為大家都坐校車上學,能與其他家長,甚至老師,碰面聊天的機會,一年當中,大概一隻手也數得完. 久而久之,大家都自掃門前雪.

到了小朋友那代,問題變本加厲. 我承認,身為全職媽媽,我對這類的議題,有很大的偏見. 但我真的覺得,很多所謂的社會問題,都來自於現在的父母,實在是太沒有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責認了. 昨天報上說, "香港小童群益會在4至6月訪問一千八百名小四至中三的學童和家長,發現近六成學童,不喜歡參加課餘託管,四成不喜歡補習,但受訪的家長,就有近半認為課餘託管或補習,可以令子女有更好發展。調查又發現,發現有全職工作的家長,每周照顧孩子時間不足15小時,學童與家人一起閒暇時間,每周不足7.8小時。" 如果做爸媽的,每天只有一個鐘頭和孩子在一起,那麼,當孩子有問題,不開心,有壓力的時候,他很可能不能有效地在這短短的時間中,消除自己的憂慮和疑惑,舒緩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的喜悅. 一切的問題,就這樣來了. 他們個個都十八樣武藝精通,但個個都不開心. 他們很多每年出國旅行,身穿名牌衣,手提名牌包,卻多數不懂得怎樣與人相處,溝通...因為,工人姐姐並不會教他們怎麼做人,怎麼處理問題. 而偏偏最糟糕的是,這些問題被發現時,往往孩子都十多歲了,一切的挽救,都徒勞無功,因為,這個因,是十多年前種下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一個晚上,彌補十多年的"缺席",來改變這個果.

我想,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到十多歲左右,就不太想跟媽媽耗在一起了(尤其小男生). 記得之前讀書報告提過, 要和兒子溝通最好的方式,其實是 "do things" together.  其實有很多人常覺得,帶小孩去很多地方玩,就是對他們很好,有很多相處的時間. 話是沒錯,能全家出遊當然是好的,可以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如果你試過帶著一兩個精力旺盛的孩子出門玩,你就該知道,當父母帶他們去公園跑跑,去博物館看看,甚至出國旅行的時候,要找到聊天的時間,可真是難啊!!! 小孩子和大人不同,他們不太會和你坐下喝杯咖啡慢慢聊,所以其實出去玩是好的,但對於溝通來說,並不是最好的方式. So, my point is, 要每天都找時間,聽聽他們的心事,要主動一點 (別期望正在看電視的小孩會自己跑過來和妳聊他的人生觀),要"沒事找事一起做"....不管是做一個蛋糕還是做一張卡片,重點是 "一起". 不是一個月一次 (那是和大姨媽),或週末有空的時候 (那是和妳婆家),最好能每天啦!!

最近大少開始玩一個電腦遊戲 Zoo Tycoon. 除了覺得Tycoon 系列的遊戲完全沒有暴力外,也很喜歡他模擬真實世界的型態,讓玩家學習怎麼運作管理一個樂園,動物園等地方. 其實牽涉到很多企業管理的技巧. 所以我決定買給大少玩. 當然,他非常喜歡. 陪他玩完 tutorial, 很快的,他便學會了很多技術上的操作 (這還真是男女大不同,要不然就是我老了,明明就一起學的,我就怎麼也學不會很多技巧,他卻玩了一兩次,就輕易上手). 但老爺那天和我說,其實我應該和他一起玩 (雖然我很想頂他,說這是"爸爸的工作"), 但還是覺得他有道理啦,要和這年紀的男生 bond, 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一起玩電遊啦...其實 Tycoon 系列的PC game,想當年我還在電遊公司上班時,就被老闆 "逼"著玩過. 多年後的今天,我得"逼"自己玩...不為了誰,當然只為了我兒子. 結果證明,老爺與我的判斷都不錯啦,大少簡直"迷戀"與媽媽玩 zoo tycoon的時光. 他開心,又能學到東西,又能聊天,我,也只好甘心進入電玩世界啦!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常在想,如果一班美國家長和一班中國家長在遊樂場碰上了,那場面一定很好笑…. 不是我想stereotype,可是多年來的觀察,真的顯示出以下的特點:
 
香港的playground 常見到的景象

 一堆穿很多衣服的小孩 (年紀越小,衣服越多)

不停跟在小孩後面的大人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次大少申請小學,可說是讓我們大開眼見了.

其實,在美國的時候,對香港人的印象就是他們比較現實,很重視物質生活.
嫁到香港這些年來,除了幾個例外,也就是那些能和我成為朋友的幾個,真的更深刻體驗到香港人比較自我,比較冷漠的本性. 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說是沒了修養,沒了家教,親情友情都可以擺一邊. 這一代已經如此,我不敢想像,到我們的下一代,香港的社會將會因為這類人格的缺陷而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雖然說,為了生活必須留在香港,但真的不得不關注這個問題,並密切防止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typical 香港人.社會上,因為與內地的關係,而變成幾乎所有人都得北上發展. 做生意的,一定有廠在內地. 打工的,也因為老闆在內地的生意,而不得不北上…. 這種長期與家人的分離,我覺得是很多家庭問題的源頭. 多少男人也因為北上,包了二奶,而搞得妻離子散. 老婆因老公包二奶就搞自殺,小孩因考試考不好就玩跳樓. 是不是香港一直算是富裕的城市,所以沒見過世間貧苦的香港人們,如此藐視生命??? 快破產的自己燒炭,有癌症的自己投海,在自己孩子面前不顧孩子拉扯而一跳而下,捆綁自己孩子丟他們下樓,你能想到的自殺方式,每天的社會版都會出現. 無辜的人民,每天還得接受媒體的洗腦,把這些社會新聞,血腥腥地放大,然後很習慣性地,很諷刺地,看完以後,搖搖頭,嘆一口氣,又繼續著自己對他人的冷淡,繼續玩自己的股票,繼續過著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活. 為什麼??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自從美國回來,發覺要加強大少的禮儀和對人基本的尊重後,加上看完了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 10 Conversations You Need to Have with Your Children這本書 (by the way, 沒有時間寫讀書心得,不過真的是一本不錯的好書, Rabbi Shmuley Boteach 的電視節目Shalom In The Home也蠻好看的)以後,其中一個得到的結論就是,對傳統家庭結構的重視,對長輩的尊敬,特別對女性的尊敬,是教好一個孩子很重要的一課.因此,我反省又反省,覺得今天大少之所以對長輩好像朋友 (這方面有點像美國人),而非必恭必敬,我應該要付很大的責任吧! 因為我自己娘家的人住那麼遠,和婆家的人雖然居住只有五分鐘車程,但除了公婆自己也忙著他們自己的社交,我也很少主動去看他們,所以漸而造成大少也沒什麼機會和長輩在一起. 沒有相處,自然不懂得尊敬. 不過說真的,不能怪我啦,我好像不認識哪號女人喜歡和自己婆婆相處的…我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我很不喜歡人家教我怎麼帶小孩. 雖然我婆婆不是這樣的人,不過老人家嘛,有些時候還是忍不住會嘮叨兩句,所以為了避免爭執,還是少見為妙. 這是我自私的想法啦!

題外話啦,老人家嘮叨,通常圍繞著兩件事:小孩怎麼玩和小孩怎麼吃. 比如說,不能曬啦,不能吹風啦,要包的跟粽子一樣啦,要拿著毛巾不停幫小孩擦汗啦,不要多吃炸的東西啦…blah blah blah. 偏偏在所謂玩耍方面,我對小孩是完全放縱的態度,要風吹日曬雨淋,滿身大汗或尖叫或在地上打滾,只要不受傷,請便. 玩嘛,加上男生嘛,玩野一點,我覺得沒什麼所謂. 至於吃的方面,我是蠻沒忍耐力的,特別是自己都不懂得吃,不懂得養生的人,還要教我煮飯,我可是完全受不了!!! 我自己覺得,雖然我不是廚藝有多了得,但從我刁嘴的爸從小帶我們吃了多少好吃的,到我有如廚神的媽的調教,我煮的東西應該算是上得了台面的啦! 所以吃的方面,我只能說, leave me alone! (unless you are Jimmy Oliver, 肥媽,或阿蘇蘇施黃 哈哈哈)

言歸正傳,發現是我剝奪了大少與長輩相處的機會,而造成他不懂得怎樣敬老尊賢,解決的方法就只有一個啦. 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犧牲小我,完成大任 (just kidding). 我知道教小孩最好是身教,所以我決定,要努力造就機會,讓大少二少和爺爺嬤嬤多一些相處的時間,讓他們慢慢摸索如何尊重及關心家中的長輩. 這一點,還不能依賴老爺,因為他是不孝子一枚,如果小孩學他的身教,恐怕我老了,他們一就是活活把我氣死,二就是不知給我滾到哪兒去. 施慕禮.巴迪奇在書中說的好, “我為你們所做的一切,只希望一點回報,就是讓我們互在彼此的生活之中. 我有權如此期待,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要互在彼此的生活之中,就一定要經由相處,溝通,才可以不管距離有多遠,都能完全分享彼此的生活. 所以我不能剝奪小孩和家人的相處. 否則他長大了,也不會有所謂一家人的觀念. 如果一個人,連家人都不善待,都不存尊重,那他長大後,一定也不是什麼好人. 這是我近期的領悟,接下來要慢慢要用行動證明才有用啦.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這次暑假在娘家住了整整一個半月,第一次有人和我們住那麼久, 外公外婆對大少二少日常生活上的細節觀察, 也因為住在一起,而增加很多. 回來以後,外婆語重心長的寫了封信給我,叫我對大少種種要注意,否則現在大家認為對他好,將來可能反而害了他,讓他凡事沒有責任心,心裡不存感激,變成沒有禮貌,自私自立的人.我反省了很久,因為大少與二少差了四年,在二少出生前,大少真的獨自佔有我了四年,因此,他在日常生活及心理上,都很依賴我. 這一點在二少出生後,明顯地,他很難適應,他雖然不會妒嫉二少,但很不習慣與人分享我. 這個問題,當然在娘家時更嚴重,因為與他分享老媽的,不光只有二少,還有外公外婆和阿姨們. 我覺得二少出生的一年來,我已經強逼他照顧自己多了很多,但很明顯地,外公外婆覺得他還是不夠獨立,所以特地交代我要好好花心思讓他整個獨立起來. 這一點,我想是可以透過生活上每天的訓練,慢慢完成的. 叫他自己吃飯,洗澡,拿書包,做功課,拿東西,買東西…等等…我會注意的.

但另外一點外婆提到的是,我因為凡事為他們設想,造成他們會認為媽媽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也就是說,我的無私,造成了他們的自私. 外公外婆覺得Ethan很不considerate,完全不會替別人著想. 這一點,我得謝謝我的媽媽很坦承地跟我說,因為她若不說,我可能真的不太明白.

從大少出生到現在,我真的永遠把他們放在第一位,我一直認為,無私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我不喜歡 (甚至有點look down on) 那些每天拖著小孩和其他貴婦逛街喝下午茶,回家叫小孩自己玩,然後自己看電視,講電話,上網的媽媽. 我覺得,如果要在家做這種媽媽,還不如去上班算了.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看到派翠西亞的文章講小孩被罰這門學問,忍不住也要聊聊自己的經驗. 特別現在常常在外面看到一些沒家教的小孩,發爛脾氣,打賓妹,打自己爸媽,玩電玩玩到六親不認等等的行為,還真覺得小孩真的要好好管教. 但是說歸說,怎麼管教可是一門大學問啊…EQ 少那麼一點都不行.在我們家,有一些事是我個人覺得一定要罰的. 其實三歲前,我覺得小孩基本上除了鬧覺啊,咬人啊,沒什麼是真的要動氣的. 因為,你罰他,他也不懂後面的意思. 但三歲後,小孩理解力高了,犯錯很多時候是故意的,所以我認為,只要小孩騙人說謊,亂發脾氣,頂嘴,傷害他人(比如打其他小朋友),偷東西,或有危險行為會傷害自己或他人 (比如街上亂跑) 的時候,嚴母就得出來了. 在本幫,懲罰有幾類,而以下是我對每項處罰的心得:

1. Take Something Away:沒收心愛玩具. 這招對我們家大少好像最不管用. 現在的小孩,早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 基本上,大部分的小孩玩具太多,沒啥玩具沒收了,真的會令他們心痛. 我家大少根本覺一醒,就不記得那玩具了.

2. Can't Do Something: 因為我總覺得大少這年紀,關起來還太危險,所以罰站, 關廁所,或面壁思過的懲罰都沒用過. 最常用的招數就是罰他不能看電視或玩電腦.但通常大少好像不能做什麼的時候,也自得其樂,不會悶死…所以很頭痛.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大少放春假在家兩個禮拜,所以奴婢很忙呢!忙到晚上倒頭就睡,根本沒時間寫東西. 除了每天幫他溫習英文phonics and reading,中文單字,數學加減法外,還開始教他鋼琴. 因為前陣子大少看學校女同學彈琴,突然吵著要彈,我當然趁勢趕快教.不知道他是不是三分鐘熱度,但教會七個音符和基本東西,總比不會好嘛!所以還蠻多事做的.加上去了海洋公園看北極狼,又去了香港動植物公園看美洲豹,其實要不是天氣不好,我可是天天想往外跑的….反而大少有幾次叫也叫不出去呢! (什麼不好像老爺,千萬別像他可以天天窩在家像蛇在冬眠). 有時候他情願幫我做蛋糕都不肯出去…搞不懂.

其實我很喜歡大少放假,因為不用送上下學,時間彈性比較大.又可以出去玩.我真不懂為什麼有很多家長卻每天幫孩子安排上這上那,搞到好像趕場一樣…今天老爺給我看了這篇文章,是香港2005年會考(聯考)的閱讀題目…寫的不錯,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借此文警惕大家不要變成 “pushy parents”把小孩的時間表排到滿出來,搞到他們沒有真正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也不懂得怎麼自己和自己玩,雖是有十八般武藝在身,卻不懂怎麼跟人相處,或平靜地自處.原文:
Overworked and underplayed
By Constance Haisma-Kwok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想寫這篇很久了,但也不知怕得罪誰,始終不敢落筆.但昨晚帶大少到他的同學家與其他同學玩,和三姑六婆們相處了三個小時後,我完全stressed out,不得不寫寫這個topic了!

Ethan三歲半才開始上學,去年上了一年所謂pre-school,今年與明年兩年則上Kindergarten. 我們住的鄉下地方,也沒所謂名校不名校,反正選了一家離家近的,有英文班的 (選有英文教學的學校,原因是因為英文是他的母語,我不希望他一上學就進入一個只有廣東話的陌生語言環境,搞到沒信心),就給他去了. 到現在上了一年半,我的結論是,學校什麼都學不到,如果香港home-schooling是合法的,我肯定在家自己教他.其實學校真的是一個很雜的環境.除了細菌多會常生病外,最討人厭的應該是和同學學壞習慣,以及peer pressure這兩個問題吧! 第一個問題是壞習慣. 學校在學習方面教不到東西也就算了,可能因為我們自己程度比較好吧…但好的沒得學,還學一堆壞的,就真的很頭大了. 比如騙人啊,打人啊,說話沒禮貌啊,亂跑亂撞啊,亂七八糟的英文口音啊…等等. 還好Ethan自我意識很強,很有主見,而且我也不太愛帶他去人家家玩,所以沒有被其他人影響地太厲害,只是偶爾和其他同學玩到瘋時,會亂打亂叫亂跑等...(like last night). 目前的階段,我還可以限制他與其他同學的相處時間,所以問題不大. But I can foresee the possibility of "bad-influence" in the future when he is older and hanging out with the so-called "friends" more. 我覺得父母是絕對有必要干涉子女交朋友的.因為好的朋友實在很重要,壞的朋友只要交一個,你的心肝寶貝就這麼沒了.所以,只要我管得到的一天,我絕對會從旁"輔導"他選擇一些"好"朋友. 當然啦,好朋友不是一定要聰明或功課好,而是有家教,人品好,家庭沒啥問題的好小孩.

第二個問題是peer pressure. 這點我實在很頭痛.早前也說過,現在的小孩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小小年紀要學的東西簡直多到一個不行.比如Ethan班上的同學(四歲的小孩),今天放學後要補的東西有:英語會話,普通話 (國語),畫畫,心算,鋼琴, 公文數學,跳舞,跆拳道,溜冰….等等. 至少前五樣是"必須的",幾乎沒有一個同學不學. 學了也罷, none of my business if you want your child to have a childhood like this,但還要比較. 所以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 “你怎麼不給Ethan學這個那個”. 好像我不給他學是天大的過錯一樣…我心想,本人除了畫畫不怎樣,其他沒有一樣不能親自教授…哈哈哈,省錢吧?! 其實你如果去看看外面的師資,你就明白我不是老王賣瓜了. 加上基本上,我根本不懂,要小孩學那麼多東西幹什麼,沒有實際運用的環境,一個禮拜一個鐘頭的課,學三四種語言,結果沒有一樣好,真是錢多沒處花啊! 我每天和Ethan 唸國語書,講國語,他的國語都不怎樣,只有每年暑假和外公外婆相處兩個月後,才有明顯的進步,可見學習環境的重要. 還真要感謝當初把Ethan 踢出來的畫畫老師們,說是他不follow instruction,我想假如他那時乖乖照著畫了,今天也不可能畫得那麼好! 現在我更明白畫畫是不用學的 (可能很大時才需學習一些技巧,但基本上最好不要局限小孩的想像空間). 那天帶Ethan 去他唯一上課學的陶藝班 (學陶藝是因為老媽我不知哪裡可買得到陶土),發現好像上課時都不是老師教,是 Ethan 教,因為他想做的東西老師做不出來…我在外面偷笑了很久呢! I am proud of my kid, and who he is, and what he can or cannot do.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知女莫若母,果然看得出我碰到瓶頸,公子最近很不聽話,在家被我罵,去學校被老師罰. 昨天,我看二少早喝完奶,想說早點出去逛逛街什麼的,經過 Ethan幼稚園,正好他們班在上體育課,所以在操場上玩. 我東張西望找不到Ethan.因為他這幾天又拉肚子,所以怕他是不是不舒服,就在學校外面等等看.過了幾分鐘,看到教室裡有則個熟悉的身影在拍門,嘴裡還不停說 “讓我出來玩, 讓我出來玩”…仔細看,是Ethan.我當時很難過,但也不能怎樣.還好後來他老師眼角瞄到我,把Ethan “放”了出來.當然,少爺回家後,我問了他來龍去脈,知道他又是因為講太多話而被罰. 我問他,你跟誰講話,老師為什麼不罰跟你講話的同學. 結果Ethan說,他跟老師講話,而且是老師先問問題...只是他的回答太長,太多話了.其實這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我越來越覺得中國式的教育體系是不適合Ethan的,也不適合我這從小喝洋墨水的媽. 雖然我知道這是學校管教孩子的方法,不便插手,但看到自己的小孩每天被罰,而且不是搗亂或打架之類,只是因為他愛講話,當然很心疼.加上他的同學的媽又每天在接送小孩的時候,"特別"告訴我,那裡可以補什麼什麼的,對於我們這種主張小孩自由發展,什麼課外活動都沒參加的人,我真的覺得在一群家長中格格不入.每個人都說,Ethan的個性,只有去國際學校才不會每天被老師罵.因為國際學校是歐美的教育體系,比較鼓勵主動的小孩.但是,我們也很不認為應該送他去國際學校,因為我覺得中文很重要,態度很重要,沒啥必要花和上美國大學一樣的學費去變成很跩又中文不好的小孩.所以還在研究怎麼找到一個平衡,也找到一間適合他的小學.

沮喪的原因,除了Ethan不聽話又沒人幫我之外,當然還有那小小的懷疑,就是做全職媽媽到底值不值得.雖然我也沒什麼事業野心,不過很不喜歡花別人的錢.我也不想自己老了以後變成兒子們的負擔.Actually,我越來越覺得這是我個人的人生目標,不是要賺大錢,也不需要什麼大事業,我只要老了以候,不成為任何人精神上和金錢上的負擔就好...說來容易做來難.所以,Aidan上學後,我會專心經營我的事業,這幾年也正好摸索一下到底自己喜歡做什麼.到時候,我自然會得放手,但與其說放手,我想我媽說得比較好,是"把責任分出去"!在這之前也只好當作是鍛鍊EQ吧!那天我還真看到一篇文章述說當過媽的人應該把 “全職媽媽”寫入resume中,因為當媽所需的skill和EQ都遠超過一般的工作.也許到我再次下海時,這會變成趨勢喔! That's hope so.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過了三個月的蜜月期,接下來就是情緒累積邁向飽和的階段了….有點害怕,但仍要面對.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Oprah說,其實現在社會中,大多數家庭中帶小孩的重責大任都落在一個女人身上是不太好的,所以會有那麼多產後憂鬱症. Oprah還說,其實古早時的家庭都是三代同堂,農村等地方,也不太會出現一個女人在家的情況. 看完之後,又過了幾年,我才慢慢開始體會當中的所以然. 其實我們的媽那一代,哪一個不是自己一手拉拔大三四五個小孩的. 本以為現在女生學歷又高,見識又多,只要上網查查資料,看看育兒書,這點連我媽都做得到的事,我們應該沒啥問題吧. 但原來不是的….基本上除了我們抗壓能力比上一輩的人低之外,小孩的"帶法"可完完全全變了!現在的媽,非得有十八班武藝在身,否則怎麼去面對那個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學習世界”. 小孩不再只要學學鋼琴,打打算盤…而是要學國語,英文,西班牙文,法文,鋼琴,小提琴,樂理,畫畫,美術,美勞,芭蕾舞,話劇,科學,廚藝,公文數學,數獨,珠心算,書法,體操,游泳等等…而且不再是玩玩而已,每樣東西還得考七試過八關,找名師敲名校. 面試的時候連家長都要考…天啊,WHY!? 但這也還好,一樣一樣應付,也manageable, 但是套一句我常和準備生小孩和帶小孩的朋友說的話:帶小孩其實不難(雖然還是比上班難得多);最難的是,一年365天帶小孩,帶它個三年五年…It's the accumulation that kills.

從Ethan出生到現在已經四年半了,剪頭髮,修指甲,買衣服,和朋友聊天,逛書店,看書,看電影,看DVD,在Starbucks喝杯咖啡等等我少女時代最喜歡的事,如今都變成奢求.其實怪來怪去還是得怪我,I am a control freak. 我沒有給任何人機會帶我的小孩,無非因為要求太多,總覺得人家帶不好.結果是惡性循環,因為不給人家機會,人家也就真的越來越不會帶.真的好在我沒請賓妹,否則一定活生生被我罵死...因為我真的不懂,一個小孩四年都一樣的routine,為什麼還有人搞不懂? 結果是,我就算請人baby-sit,出門前也一定把飯準備好,澡也幫他洗好,搞的比不出門還累. 香港也很奇怪,沒有像美國那樣鐘點計算的保母,一定得依賴菲傭或家人.我常想,如果我的家人在身邊,我應該沒那麼變態,交給自己的媽帶,問題應該不大...但媽不在吶!

E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 2